汤唯被骗,下雨的图片,全金属狂潮3
精选
网络电影诞生于2014年,历经了野蛮生长时期之后,逐渐受到政府监管、平台干预,而后专业影视公司的入局,也使行业乱局逐渐得以改善。在此之下,网络电影终于步入了正轨,也在用一部部精品佳作,试图洗去曾经的“污名”。
推荐 | 张菁芮
撰文 | 张菁芮
编辑 | 张菁芮
正文共计2292字 |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日前,在中国首届网络电影周开幕仪式上,中国电影家协会网络电影工作委员会联合爱奇艺、腾讯、优酷向全行业发出了联合倡议,倡议行业在内容创作上坚守初心、加大人才培养、向着精品化的方向发展等。此外,《倡议书》还倡议全行业凝聚共识,以“网络电影”作为通过互联网发行的电影的统一称谓。此举也可以看作是“为网大正名”,随即得到了网络电影行业的一致支持。
为何现在是撕掉标签的时机?
文章《“网大”已成过去时》从市场、政策和平台方三个角度来分析,指出今年对于网络电影来说,注定是“变革的一年”。首先,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网络电影产量大幅缩减,原因在于随着近年来各大视频网站自制内容的崛起、传统台播内容逐步向网络平台倾斜,各大平台的内容储备已经相对充足,网络电影的“不可替代性”也在逐渐下降,导致网络电影面临的“生存”压力骤然增加,倒逼影视内容公司提升对内容品质的要求和把控。
其次,监管的加强和政策的支持也是网络电影开始自我革新的重要推力。一方面,新的网络电影的管理、审核和备案相关系统的上线,使监管趋严;另一方面,从今年开始,国家政府部门开展精品创作引导,对有社会价值的网络电影进行了重点关注和扶持。
《关于网络视听节目信息备案系统升级的通知》
最后,三家平台、网络电影公司也相应跟进,网络电影的内容选择开始转向,例如爱奇艺更加关注现实主义题材、主旋律优秀网络电影,奇树有鱼创始人&CEO更表示“不符合价值观的、故事不动人的项目,将被完全淘汰。”
网络大电影诞生之初的野蛮生长
“网大”的概念诞生于2014年,由爱奇艺首次提出。它指的是区别于微电影,时长超过60分钟的在互联网发行的电影。文章《网大,已经开始比电影赚钱了》对网大诞生之初的乱象进行了梳理,由于内容制作周期短、成本低,缺乏政策监管,使得当时的市场出现了大量与色情、暴力挂钩的低俗影片,而它也从此被贴上了“低级”“low”“卖肉”等标签。
除此之外,不少粗制滥造的网大通过蹭IP的形式快速博取热度,市场上的投机者一时风头无两。例如一部仅仅用了28万的成本、拍摄时间8天、后期特效师为大三学生的作品《道士出山》,借助院线电影《道士下山》的话题热度,仅用十天票房就超过三百万,最终制作团队分得了1500万左右。成本低、周期短、回流快,使得这个时期网大市场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
2014年爱奇艺网大最高分账影片《成人记2》
第一次行业调整期:监管介入,平台把控
网大的市场乱象首先受到了平台方的关注。2016年底,爱奇艺、腾讯、优酷等视频平台先后下架了60多部网大,随后纷纷采取行动,不论是爱奇艺相继推出“网络大电影2.0”“大师监制计划”,还是优酷启动”HAO”计划,都体现着平台方对改变鱼龙混杂的网大市场的决心。此外,2017年一系列法规和通知出台,也标志着政策和主管部门对网络大电影的监管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传统的电影公司如华谊兄弟、欢瑞世纪的纷纷入局,也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助力。
在各方的努力之下,一些精品佳作逐渐展露头角,如由慈文传媒和爱奇艺联合出品的《哀乐女子天团》,有豆瓣网友评价这部网大“质量好过90%的院线电影”。而网大行业新的市场和规则也逐步建立起来,小投资电影逐渐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在投资、制作、宣发等环节有着一套完整的工业化流程体系的影视公司所发行的网络电影逐渐在市场上取得了优势地位,也加剧了头部效应。
评论列表